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我們不是要來歧視基督徒,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出現在我們眼前。

今日基督教報
許多站在反對方的教育工作者表示,教育部此舉原是為解決校園內的性別刻板印象歧視及性別霸凌情況,原意雖好,但考量到7至15歲的孩童,身心都還不夠成熟,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上造成混淆,有礙身心健康發展;加上政府政策尚未完善、教師本身也未預備好,實在不宜冒然實行。性別歧視、霸凌的解決之道,應從生命和品格教育著手才對。

網路連署發起負責人羅伯罕也清楚表明立場:接納、尊重同性戀者,但反對同性戀主張,正如同我們同情、關心離婚的人,卻不認同離婚主張一樣。反對立場是從「父母老師」角度出發,不涉及任何道德、宗教,主要是反對「教育部」推動「同志教育」,而非反對「同志團體」或「性別平等教育」。

同時也有許多家長站出來,保衛父母當有的教育權。教會界也開始意識到此議題的重要性,目前有許多教會與基督教團體透過網路響應,如機構聯禱會、台北靈糧堂、中國學園傳道會、得勝者教育協會...等皆表支持,表示支持反對連署,絕無歧視和打壓同性戀團體之意,而是維護上帝所設立的一夫一妻婚姻原則,並邀請基督徒弟兄姐妹共同代禱並以行動支持,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我們要保護孩子!」、「小孩子不應該接觸這些不良資訊!」
「為什麼不要?因為我不希望我小孩變成基督徒啊!難道你會希望你小孩是基督徒嗎?」

觀多元文化政策支持者的立場,採取官方手段在一個國家內部強制推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寬容,不禁止兒童從小受洗、加入基督教,原意雖好,但考量到0至15歲的孩童,身心都還不夠成熟,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在「上帝旨意」及「真實世界」上造成混淆,有礙邏輯與智力發展;加上政府政策尚未完善、父母本身也未預備好,實在不宜冒然實行。心靈曾遭創傷、生命遇到困惑的解決之道,應從心理和哲學教育著手才對。

禁止兒童受洗網路連署發起之本人也清楚表明立場:接納、尊重基督教徒,但反對基督教主張,正如同我們同情、關心生病的人,卻不想生病的意思一樣。 反對立場是從「親人朋友」角度出發,不涉及任何道德、宗教,主要是反對「教堂」推動「兒童受洗」,而非反對「基督教」或「多元文化與宗教」。

同時也有許多頭腦清晰的人民站出來,保衛公民當有的理性社會生存權。教會界竟然還沒意識到此議題的重要性,目前有許多教會與基督教團體都急需矯正,如機構聯禱會、台北靈糧堂、中國學園傳道會、得勝者教育協會...等仍繼續把兒童抓去受洗。表示支持反對兒童受洗連署,絕無歧視和打壓基督教團體之意,而是維護人類社會發展所需的理性原則,邀請還未受宗教汙染的各方人士以精神與行動支持,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我們不是要來歧視同性戀,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出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