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新寶島康樂隊,一百萬的年代


聽新寶島康樂隊這首經典曲,就會深切的感受到那種身不由己的悲哀與無奈,
如果我生在台灣早期社會這樣個人意識毫無著力點的時空背景之下,可能也是
註定變成那樣,不是讓漫長的空洞生活折磨到死,就是被無可抗拒的龐大社會
力量強制終結。


衰敗荒廢的黃昏年代是一片死氣沉沉
生活枯燥,心靈貧乏,前途茫茫,沒有未來
所有人都被淹沒在日復一日的虛無裡
只有你堅信生存是一件需要嚴肅看待的事
於是不甘庸庸碌碌
毅然決然搭上火車
卻不知
邊緣人的宿命,就是追尋自由,然後消逝在夕陽下

陰暗的時代氛圍籠罩整座島嶼
個體對整體的依賴以及整體對個體的監視
所有不利於社會的個人特質全被磨為溫馴單調
你在城鄉二元結構之間受到雙重邊緣化
離鄉甚遠,距城更遙
每個鄉鎮不斷重複發生的悲哀「個案」
就像是社會機器以最高效率快速列印報紙社會版
終將在你身上重演,避無可避
微不足道的個體永遠無力控制自己的未來走向
卻總想著沒有勝算也要奮力一搏

世代傳統、社會結構、家庭背景、成長經歷
你以為早已撇清的這些
更是時刻糾纏,左右你每一個選擇
在決定論完全主宰的世界裡
你無可對抗也無路可逃
最後能依靠的自由意志亦脆弱渺小且不堪一擊
現實的無奈令你身不由己
僅憑教條建構而成的道德防線搖搖欲墜
於是,無知殺死了青年,青年殺死了青年

情緒、行為、思想、知識、價值觀、認知系統…
你一直以為你所擁有的一切
最終其實可能沒有什麼是你能夠真正掌握的

如果我在墨西哥長大,現在可能正在跟別的幫派比賽殺政客;
若是生在賽德克巴萊,我可能會潛入日本軍營或敵對聚落玩出草;
倘若我自小生活在阿拉伯,說不定正在籌畫要怎麼對聯準會進行恐怖攻擊;
假使投胎到非洲部落,我應該會信仰山神粥粥並且正在等待病重的鄰居死掉成為大餐;
要是父母都信基督教,我一定正想著要把墮胎過的社區阿姨與同志管委綁上十字架燒死;
若我生於羅馬時代,就會把基督徒丟進獅籠,脫離邪說者就放他出來重新做人,死不悔改者就讓他帶著喜樂去見上帝…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依法行政,作為一種政務官的失敗防衛。



「依法行政」是台灣政治人物在面對對手質疑時經常使用的回答,並且,常態上來看,此言一出則雙方問答將再也沒有交集,後續對話只會流於一連串永無止盡的謾罵。以此觀之,「依法行政」似乎與議題失焦具有極高的隨附性,故在此試究其意。

「依法行政」本身的意思很簡單,隨便從字面上的意思都可以了解到是指:
我幹的這些事都沒犯法,你們找誰負責都好,別扯到我這來。

解釋上會說依法行政原則同時含有兩個下位概念:
1.法律優位原則,行政命令不能違背法律,法律不能違背憲法。
2.法律保留原則,作成行政行為須有法律授權。

以上都是一般人可理解的常識,就不多廢話了。

主要問題是出在語境上,會令政治人物回答出「依法行政」,
對手提出的質疑大致不脫兩種:

1.你的政策有瑕疵。

政務官若在此時回答「一切依法行政」,則等同沒有回答到問題。「政策是否正確」與「政策是否違反法律」是不同框架的問題,對方質疑你政策的正確性,而你回答政策的執行沒有違反法律,不回答問題卻也不拒絕回答問題,而轉移問題框架,這不是想呼嚨過去,就是敷衍回答。

2.你的政策在執行X程序時出現瑕疵A。

政務官若在此時回答「一切依法行政」,也是接近沒有回答到問題。面對此質疑,應該解釋X程序可以容許A、否認存在瑕疵A、認錯或拒絕回答,否則丟一句含糊的「一切依法行政」,然後雙方陷入各持完全不同前提的爭論,也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如果是在正式辯論中, 當政務官只會丟一句「依法行政」時,通常就代表他輸了。不過在現實世界中並非如此,若是政務官受到對手質疑時,不表現出強硬態度,而是拒絕回答,甚至是照辯論規矩一一正視並反駁,依台灣民情與政治風氣,多數人會傾向認為該政務官是真的被打到破綻,態度才會因此軟化.....所以說,市場中需求形塑供給的說法也適用於此,公民素質決定政務官素質,慣於謾罵的政治人物,也是因應民情而被挑選出來的。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我們不是要來歧視基督徒,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出現在我們眼前。

今日基督教報
許多站在反對方的教育工作者表示,教育部此舉原是為解決校園內的性別刻板印象歧視及性別霸凌情況,原意雖好,但考量到7至15歲的孩童,身心都還不夠成熟,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上造成混淆,有礙身心健康發展;加上政府政策尚未完善、教師本身也未預備好,實在不宜冒然實行。性別歧視、霸凌的解決之道,應從生命和品格教育著手才對。

網路連署發起負責人羅伯罕也清楚表明立場:接納、尊重同性戀者,但反對同性戀主張,正如同我們同情、關心離婚的人,卻不認同離婚主張一樣。反對立場是從「父母老師」角度出發,不涉及任何道德、宗教,主要是反對「教育部」推動「同志教育」,而非反對「同志團體」或「性別平等教育」。

同時也有許多家長站出來,保衛父母當有的教育權。教會界也開始意識到此議題的重要性,目前有許多教會與基督教團體透過網路響應,如機構聯禱會、台北靈糧堂、中國學園傳道會、得勝者教育協會...等皆表支持,表示支持反對連署,絕無歧視和打壓同性戀團體之意,而是維護上帝所設立的一夫一妻婚姻原則,並邀請基督徒弟兄姐妹共同代禱並以行動支持,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我們要保護孩子!」、「小孩子不應該接觸這些不良資訊!」
「為什麼不要?因為我不希望我小孩變成基督徒啊!難道你會希望你小孩是基督徒嗎?」

觀多元文化政策支持者的立場,採取官方手段在一個國家內部強制推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寬容,不禁止兒童從小受洗、加入基督教,原意雖好,但考量到0至15歲的孩童,身心都還不夠成熟,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在「上帝旨意」及「真實世界」上造成混淆,有礙邏輯與智力發展;加上政府政策尚未完善、父母本身也未預備好,實在不宜冒然實行。心靈曾遭創傷、生命遇到困惑的解決之道,應從心理和哲學教育著手才對。

禁止兒童受洗網路連署發起之本人也清楚表明立場:接納、尊重基督教徒,但反對基督教主張,正如同我們同情、關心生病的人,卻不想生病的意思一樣。 反對立場是從「親人朋友」角度出發,不涉及任何道德、宗教,主要是反對「教堂」推動「兒童受洗」,而非反對「基督教」或「多元文化與宗教」。

同時也有許多頭腦清晰的人民站出來,保衛公民當有的理性社會生存權。教會界竟然還沒意識到此議題的重要性,目前有許多教會與基督教團體都急需矯正,如機構聯禱會、台北靈糧堂、中國學園傳道會、得勝者教育協會...等仍繼續把兒童抓去受洗。表示支持反對兒童受洗連署,絕無歧視和打壓基督教團體之意,而是維護人類社會發展所需的理性原則,邀請還未受宗教汙染的各方人士以精神與行動支持,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我們不是要來歧視同性戀,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出現在我們眼前